这是篇2.24号的草稿,整整半年过去了,停留在草稿箱中没有发表,我用加粗斜体标注草稿部分,然后今晚续写并发布吧。
看了看文章记录,快两个月没写了。

​“用这种标题似乎不太合适,不久前一个网友,跟我大概同龄,二本毕业七八年了,贷款买了房子,工作不稳定且体验不好,也许是做自媒体的?苦不堪言。据她自己说,过得不是很好,并且对我补刀:“不然怎么会在网上看到你的文章?”

其实我还挺有挫败感,感觉没面子,但现在我心平气和。

敲字好累啊,想睡觉。”

看来当时真的是睡觉了。

现在的我也很困,但心中有很多不快乐,沮丧,抑郁。

上篇文章发布了好多天了,阅读记录为0。
我妈以前劝我的时候,总会说,健健康康就是福,世上有很多悲惨的人之类的。这话确实是对的,但是却很难让我感到好过。也许会让我稍微轻松几分钟?我沮丧的时候总觉得自己很悲惨,抑郁的心态不会因为非洲难民被饿死、病死,在暴力和极端贫穷的处境而觉得自己会好过一些。

有两句话:
第一句大概是这么说“除了真实的疾病、饥寒交迫之类的痛苦,其他痛苦都只是心理上的想象”。

这话也许是客观的,但又经不起那么多推敲。孤独、被社会抛弃等等,这不会让人痛苦吗?

而且,夏天那么晒、冬天那么冷,在工地、在车间、在饭店后厨等待,不够苦吗?

有的人能吃苦,能受累,但不意味着“生活不苦、日子不累”。在糟糕的生存环境中能生存的人,不代表这个生存环境就是好的。有时候不能敏感的意识这一点也许是好的。麻木一点,也许会觉得好过很多?

正常的状态,其实是很难达到的。有时候我在想,在中国社会,想维持不用吃苦的状态,基本上都需要两三代的家庭积累才行吧。如果是第一代,即使能过上普通生活(就是不受苦受累受气的生活),那压力也会是很大的。除了人中龙凤吧。

为什么写着写着写到这了。
我真啰嗦啊,为什么总写这种有的没的。
如果我23岁刚毕业的时候能过着现在这种生活,那该多好。
就像23岁的时候能给自己买玩具,心想要是8岁的时候该多好?也许,假设我45岁的时候买了房子,可能会心想,30岁的时候买了该多好啊。

贫穷的人,有太多无奈?

23岁的时候,我来北京,找的工作都是四五千,试用期还打八折的文职类工作。非常无聊。通勤来回三个小时非常正常,住的一千块钱出头的自如次卧,被其他房客吵得神经衰弱。消费都是靠信用卡支撑,每天都不知道能干几天。其实越是这种工作,越是不稳定,人员流动特别频繁。因为找个人就能做,几乎不太有交接成本。
抛去知乎有发言权的群体、以及运气际遇好的人不谈,这种日子竟然很常见。其实就是因为过得辛苦才会被定义为底层。当然,身处底层又很乐观豁达的人,那也很棒,我是做不到了。天生不是乐观的人。
我发小二本工科机械男,他跟我说他毕业的时候找不到工作,他妈托关系给他找了个超市保安的工作。他还真干了几天……,然后又在厂里干了一阵子……后来来北京做房产中介。我是从他身上得知,大约机械专业是真的不行吧。

要是拿知乎计算机专业一毕业就入职北上广程序员的年轻人,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尽管我已经也做了几年程序员了。正是因为我做了几年程序员,我才能更意识到,挣钱这种事,怎么说呢,这么说吧,我小时候觉得挣钱多的都是有本事的厉害的人。或者我认为干技术的人更聪明。其实不是这样的。同样一个人。大学毕业,假设是十年前,就算做这些简单的增删改查,也比他做其他工作好太多。

当然现在风口已经过去了。

我感觉生活就是修罗场。经不起细想。一细想就意识这真实的麻木的无望。

我不喜欢庸俗而不自知的人。

庸俗可以,不自知也可以。庸俗而不自知,那就不可以。

所以我愈发孤家寡人了?

发一顿牢骚心情好多了。

以后要经常发牢骚,哭着说我过得好苦,然后,更可怕的是,年纪大了,以后很可能会更苦!

就问可怕不可怕?
这个社会对于这个底层人就是钝刀子割肉。底层人是电池,是耗材。然后社会话语权在中上层社会。也许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底层人自己在人生的某一时刻意识到这种现实。但有什么用呢。

我总是会回想起18-25岁这七年遇到的点点滴滴。

诶,生活就是修罗场。

我起码要继续煎熬一年半。

把剩下的网贷、以及兔兔和明明的债务清偿,并且保证有三五万余钱。
加油吧。

就算哭着过。身体健康,总是会变化的。起码每个月发工资,我的负担就少了不少。

近一点,坚持到十月中旬发工资,我都能趁双休日出去旅行。

对了我所谓的旅行,其实就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找一家中档连锁酒店,睡觉吃外卖。哦对了睡醒了写博客。

当两个人相爱得浓烈时,两个人挤进一个鸡肝那么大的浴缸,都可以一起洗澡,如果真的没有爱的存在,两个人怎么可能挤进这么小的浴缸洗澡呢,如果你真的很爱对方,那你会嫌大。

标签: 抑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