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早上起床要写的,但是没想到早上只写了一个标题,现在是晚上8:12,我想还是写写吧;

总体上来说,如果不用上班的话,我现在是拥有短暂的幸福感的,尽管也有焦虑和孤独,说点小事,比如前天晚上我抱着一大袋虾条,边吃边刷老友记,还刷了破产姐妹;

我昨天也看了两部电影,今天买了两个椅子坐垫,本来想买懒人沙发,就是破产姐妹里的麦克斯租的房子客厅那种,但我想了想还是没买,那就太奢侈,虽然不贵,但是我这种如浮萍一样的生活,我觉得太舒服的话,以后如果风雨飘摇起来,对比的差距感会让我太难受。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读大学或者高中的时候,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尤其是穿的衣服鞋子帽子等等,物质设备,尤其是电脑,网络之类的,也许我的人生会很不同;为什么我会着重提到衣服帽子鞋子,因为很多年我都没有合适的衣着,尽管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些审美,但是我没有钱,我只能买廉价的,不合身的,劣质材料的东西裹在身上。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自信,我就是一个很虚荣,很表面的人。

如果对标一个男大学生,我觉得我现在的物质水平是完全够得上很不错了,但是对标一个城市里的中年已婚男性,我几乎算是可怜,单单一个房房产就让我显得那么单薄,贫穷;

我会用橄榄油煎鸡胸肉,或者捣鼓微波炉美食,煮点以前从来不敢尝试的黑暗料理,我觉得做饭真是一件可以随便发挥的事情,自由度特别大,完全不是那种固定模式。尽管很多年以来我都固定模式做饭。

之所以说错位的青春,意思是,如果我现在的情况是在大学时代就好了,因为那时是我社交最繁荣的时候,有男朋友也有女朋友,当然也有网友,我很怀念,但那时候我很穷,真的是经常几十块钱都拿不出来。或者说身无分文。

现在的我,在北京西北部郊区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宅着,并非我的本意,我没有不宅着的理由,现在我对什么都没兴趣了。友谊,爱情,仿佛都是伴随青春一起过期了。

不论怎样说,现在,这几年,确实是在过行尸走肉的生活,或者说完全过机器人一样的生活,直到辞职或者被辞退那天,戛然而止,成为一个废人。这是可以想象的事情,不像几年前,虽然那时候借贷为生,但那时候还是有追求有冲劲的,有目标,现在似乎一切都没消解了;

我很悲观的想,难道这辈子都要困在为稻粱谋的模式之中了吗,这可真的不妙啊,尤其是我之所以懒得结婚不愿意成家,其实就是想了无牵挂做一番成就的,当然不是说结婚生子就耽误有成就,这肯定屁话,只不是我想说我是这么想的,我不是为了不繁衍而不繁衍的活着,我是觉得自己应该能做点成就出来,我想把精力放在这上面过一辈子,而非做一个普通人生活一辈子。

可惜我现在发现,我就这样虚度光阴来着,思考人生,是啊,我几乎每周都思考人生,我思考了这么多年,结论难道是“苟着,活下去已经要竭尽全力了”?

这也许是一个阶层的悲哀,并非是我个人的悲哀。

说起来明天又要上班了,我心中很不开心,有种想逃跑的感觉,是的虽然我工作这么多年了,但我的周末焦虑症从来没有被治愈过,我心中有想逃跑的冲动,奇怪的是,以前我觉得我恐惧工作是因为我担心工作不能胜任,就是干不来那个活,现在我知道没这么简单,工作本质是异化的。我去一个地方,那地方跟我没有一点关系,那房间坐着的人跟我也没有一点情谊连接,在那地方那个做的事跟我也丝毫没有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就是发的工资。

我写文章都不愿意提任何工作的事情,包括同事和具体在做什么。因为我排斥啊,我上学的时候我写文章我会提朋友的名字,我会说我们在哪里做了什么事,我会说很多很多。

这还不够异化吗?写到这我甚至明天就想去辞职,然后决心过另一种生活了,可是我不敢,因为我债务还没还完,我还需要钱,没有钱,我无法活。

也许我可以换一份工作,但眼前还是不行,眼前还是需要钱。于是又要继续熬下去。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我觉得都比我的工作有价值,虽然一分钱也不会让我得到。

贫穷是什么?生活方式是什么?哪有什么消费主义陷阱,我实话讲,生活方式的本质就是消费主义定义的。而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标签: 青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