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要上班了。
有那么一瞬间差点又点×,关了网页。
但是稍微思忖,关了浏览器标签页,到上床睡觉之前,一个感冒了没什么力气和饥饿感的人,还能做什么?
无非是像被点了定身咒一样,在上班前的焦虑中眼睁睁的等待新的上班周期到来。

像机器人一样。
有时候我会想,可能已经结婚有孩子的人很适合上班,因为从偏见的角度来看,这已经是安定了,要养家糊口的人,大概会非常适应几十年如一日的上班生活吧?

但人活在这世上,只要为什么事情,付出精力和时间(人生),一般来说都是有得有失的。或者说是有产物的。不婚不育的人确实会负担小一些,但不会有机会体会家庭间的温情,老了更没有亲人照应。当然,作为思想复杂的人,我可不是说,养了孩子有了伴侣就一定会因果律一般得到对应的那些,毕竟世上的不孝子和糟糕的父母以及离婚都很多啊。
只是一般而言,大体而言。因为人生海海,落实到每个个体,方差很大。
我已经跑题了,命题作文一直不是我的强项。

想到哪写到哪里,这些年我在网上看到的东西很多都不能满足我的精神食粮了,深知每个人都是狭隘的,我也是。而且狭隘几乎是必然的,全知全能是属于神。我发言,思考,文字如果能补充一点见解和启发,就已经算是做的很好的了。
有时候我总爱说一亿人的中国和十三亿人的中国不是一个世界,这当然不是我的说法只不过我接受了这个说法。
就像这半年总是提的主要矛盾消失了,次要矛盾会上升为新的主要矛盾。作为个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当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被批评的千疮百孔,只是引用他那种分层的概念: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为什么人都是向上流看齐,他们的生活方式,术语,价值观,仪式和器具?其实是很符合本能的,哪怕我村里最有钱的农民也不会看我爸的生活一眼,他必定是第一个去镇上买房的。向往镇上或者县城的人的日常生活。
因为我很关注霸凌和犯罪以及社会不良事件的新闻,甚至车祸的新闻,以前也曾说过,就算做保安,也得在北上广深呆着,就是我觉得作为对比,这几个城市在概率上,满足我的安全需求。

当然形势比人强,话我虽然这么说了,如果真没饭吃,也许还是会回村里种地。毕竟当保安我可能受不了。这算是悲观的心态吧。
有的观点认为中国没有中产,我不这么认为,不仅有,还很庞大,包括老中产和新中产;简单的以点概面的来说我的观点的话,老中产大多属于各个城市的老市民群体,新中产大概是来自基层乡镇的有为青年,不一定单指拿了985学位进了大厂年薪50-100W的工程师。
不同群体的悲欢其实很难共鸣,就是我,曾经做过很苦的生活的人,现在也觉得那种生活没法再过了,要是去做的话肯定呼天喊地。这当然是矫情的,但是,如果喜欢历史,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的活历史,比如当年的插队知青,他们去农村干活的回忆录,他们心里想象的读者应该是他们同一层次或者上位层次的读者,因此会把去农村的生活,干农活,描述的很可怕,仿佛跟耶稣受难似的。但是他们没想过若干年后我这种老农民的子女看到了这种,心里的感觉怎么说呢,虽然我倒想做个精神小资,但我的智力不允许啊,我免不了犯嘀咕,就你们是人,那些在你们插队地方祖祖辈辈生存的农民不是人,只是牛马吗?

我确实有点讽刺他们的意思,但是我能理解,因为人性本来就是这样,上位者是不会看下位者的。
而且我妈跟我说,她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城里的知青,他们压根不跟农民打交道的,很疏离的。我心想这才是符合逻辑嘛,理性人的假设即使被批评的千疮百孔,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假设其实很真实。
我想到之前阿珺问我为啥不下班做副业,我不知道咋回答,今天想到小时候在家,我妈骂我爸农闲的时候一点外快也不挣,捉个鱼摸个虾换个买菜钱这种活都不做(好像这几年有在做?),我还真是他的亲生儿子。
我那时候也很好奇,他明明买烟钱都没有,为什么他不去搞点小钱?那时候我放学还自己去抓小龙虾去街上卖,然后买点零食吃买点喜欢吃的菜让我妈做呢。我想我永远不会知道他为什么是那样,我跟家人之间,跟我妈的交流很顺畅,以前我跟我妈打电话,中学同学在旁边听着还以为我跟哪个女同学说话呢,她说非常自然。

我妈虽然初中学历,但是学习还是很好的,她跟我说很多年后见到之前跟她示好过的同班同学,人家都很吃惊怎么会跟我爸结婚,因为我爸小学都没读完,某种意义可以认为有认知智力障碍。当然我无意说我爸是智障,单单指出他对读书写字这种活动非常差。我妈的婚姻和一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说不好,人生很多时候无非就是偶然和必然组成的,我不想说宿命,我多少能自己知道自己的偶然和必然部分,但是我不理解我妈妈的偶然是什么,必然又是什么。
但是我跟我爸,以及我哥,没法交流。而且跟他俩关系都很疏远。甚至我堂哥跟我交流得都比我亲哥交流的多。
如果说,对于无法跟我爸交流,很难描述外,我跟我哥难以交流,我还是能得到一些线索的。线索是什么?
有一个很确切的是,很多预设的基本共识,我跟他不一致。这么说,可能有点太大了。两个有学士学位的成年人也可能话不投机是不是。
但是我这么描述吧,两个有学士学位的成年人当然也会预设的基本共识不存在,但是这个程度有区别的。
当然我可能也犯了一个归因错误,单独归因于教育程度。也许这里面有很多情绪化的因素吧。听我妈说我哥长期觉得家里偏心,我能读到研究生,他却初中都没读完就因为贫穷辍学了。尽管我妈知道我上学我家里在钱上没帮上太多。但不可否认跟我哥比,那还是要多了太多了。
总之我跟我哥的关系以后也许会是一个隐藏的雷。在赡养老年父母方面。但是很多事就算我能去事先考虑,但是有时候很多事也无可奈何。
另外我哥几乎从来不跟我交流什么,我以前心想自己见识了更大的世界,能不能让他也开拓一下思维,但是怎么说呢,我隐约觉得,他觉得自己是长子,可能基因层面就比我强,没有必要在我这找建议和观点。何况我混的这么差呢?如果我混的很好,也许我话语权会有一些吧。所以这也情有可原。
我哥唯一听进我的建议的,是高血糖问题。我去年夏天体检出来高血糖,或者说是糖前期吧?也许控制的不好50岁以后就一堆毛病要靠药支撑了?其实我自己也没这么悲观,当然前提是建立在我减肥和运动以及饮食节制的基础上的。因为我最不想死于慢性病,失明、脚部溃烂之类的折磨而死。
首先我对现代医学其实也有点轻视,当然也许是我无知吧,现代医学其实就治不好什么病,当然中毒和外伤骨折细菌感染什么的能治,基本上有点名号的病,那都是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查查那些医学论文,我用我自己做科研的经验来看的话,也是一帮子人在那瞎找指标测量建立联系试图给出一些机制解释。
当然,虽然治不好,但是还是什么情况会加重什么因素可以减缓疾病,这个应当还是可靠的。
我还是想吐槽一点,其实医生的能力真的被放大了,很多病人都被误诊了,回想这么多年,我自己也被误诊过。我吐槽但不是带着敌意的。我自己是做软件系统的,软件系统当然没有人体系统精密和未知,但即使软件系统的在线上出了问题,找到问题的点都很不容易,我经常也是找错指标,误诊好几次才找到是哪里出了问题,解决问题。这也说明医生确实学要经验积累,说不好听点,程序员需要写代码才能积累生产经验,大模型需要数据才能训练能力,医生也需要病人训练他们的能力。

因为二型糖尿病遗传因素关联性很大,我让我哥我爸我妈也测了血糖。结果我妈血糖各项指标都好,然后我爸的空腹血糖还好,但餐后血糖也有点高,虽然我百分百断定我爸有代谢综合征,因为他的肚子太大了。但是我哥的真的很离谱,血糖竟然20几,我吓坏了,心想他要出问题了,本就困窘的家庭岂不是更加窘困,我爸妈养老就得我一个人撑着了。
其实他已经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了可能他不敏感这些?真正的问题不是他的血糖,尽管在我的科普下,他后来经过生活方式血糖正常了(据他声称),但是我感觉他重视的不够,有可能以后要靠吃药或者严重的话靠注射胰岛素延续寿命。我没办法,因为他的生存压力比我还大,生了那么多孩子。好的方面是人多力量大,差的方面……算了就不说了我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
至于我爸,那更是不重视,他这种人除非是那种急性病他才知道怕,二型糖尿病这种病十年八年后发病的事情,他真的一点也不关心。很多职业病都是长期导致的,这也导致基层的体力劳动者普遍处于这种,就像我爸我哥这种思维中。关注健康应该也算马斯洛高级需求了吧。只要不是立马受伤或者死人的事情,他们真心不关注。像非洲国家的人相比艾滋更害怕疟疾。
总之如果我回老家还是要给他们测血糖的。忽然有种姥爷附体的感觉,我姥爷是个赤脚医生,但是因为食道癌很早就去世了,我奶奶可能死于中风,跟三高高度关联。说到这,如果我的基因是我爷爷和我姥姥的结合-他们还健在,大概我会轻松许多,但是要是奶奶和姥爷……可能也就剩下二三十年寿命吧。
还是说回前面说的为什么我下班后不做副业,为什么?哪怕天天写公众号,写知乎,也能挣点盐值和广告费啊。
我也知道,但是我做不到,因为上班的时候我心境很差,有一种定身咒的感觉,心情不舒展,而且我心里有心结,我想做一些事情,我想辞职了做一些事情,虽然理性上我知道不辞职也可以业余时间做,但是奇怪的是,我已经发动不了了,现在比我20岁的好处是,我不受性饥渴的痛苦了,无论是荷尔蒙下降还是高血糖导致的阳痿,或者兼而有之,我的“主动性欲”几乎没有了,上次手活似乎还是春节期间太无聊了或者想测试功能正常才弄得……
挺可笑的,20岁的我可能真的想不到这些,人们真的是处于各种局限之中呀。

思想钢印在标题之中,到现在还没写,留作结尾吧;

我读中学的时候,哪怕是现在,都有这种潜意识的想法,那就是不好好念书,就完蛋了,就要在炼狱般的生存环境生活。乡镇中学都有那种类似的观念灌输,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就看高考了,中考分流意味着什么之类的。

其实这主要是穷人的生存现实,有时候竟然被我无意识成为思考的常识。得益于我很鸡贼的关注近代史中的各种不太出名的名人他们的著作也好,网络博客访谈也好,我确切的知道,有资源的人,人家孩子一辈子怎么弄,都能过得很好,都能有很体面的人生(不考虑极端哈),初中毕业咋了?初中没毕业咋了?没上过大学咋了?不影响人家体面的富裕的人生。
反过来,农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无非是贡献了相当的新生代农民工罢了。这当然没什么好批评的,符合历史符合人性。

但我还是忍不住,把这一点指出来。
今天就写到这吧,诶脑子里一直想的是明天去辞职,就好像抖音上那种开学不去学校在妈妈怀里哭的孩子,我也想在我已经苍老虚弱的母亲怀里哭一哭说不想去打工,可惜她在1000公里外的的家中,也为风湿病的折磨而受苦着。

标签: 救赎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