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有意千里雪,
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
世上如侬有几人。

----------分割线----------
关于写作的一些想法

现在是2022年2月2号凌晨,之前部署了一套Java写的博客程序,不得不说确实太重了。
还是PHP轻便许多。

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或者知乎这类SNS上写,感觉有种不应景的感觉。
也许豆瓣很适合我这类写作。

但SNS总免不了会被人关注。
不知道为什么,不像中学时代或者大学时代那样,最近这些年,当我有粉丝或者关注者的时候,尽管粉丝或者关注者未必会阅读我写的东西,但心里面总是太敏感,觉得写东西会有些拘束。

尽管公开出来的文字总会被人所看到,但我希望是我处于那种不知道会被谁看到的状态;而非在我写作的时候就会知道有可能被具体的哪个头像或者ID看到,这种感觉会让我不可避免的陷入一种轻微的表演欲当中,左右我的思路和我的思考表达。

其实我很喜欢写作,前任觉得我不务正业,有这时间不如思考怎么提高赚钱能力,因为我写的这些流水账在她看来纯粹是浪费时间。

她说的也对,写作确实浪费时间。
但其实写作对我来说很像呼吸,是构成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像演员渴望演戏,如果没有在舞台上表演被观众看到,可能他们也会觉得窒息。

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确切的说是22岁之前,大体上我一直坐着一个作家梦,这种事对喜欢看书写作的年轻人其实是很常见的。
我也没有例外。
后来也有很多人陆续因为写作成名,或者成为网络大V。
很多人有梦想,尽管也很多人没有梦想。
在前者中,有很多人让梦想照进现实,成为聚光灯下的人,主动或者被动,被看到,或许激励着下一代人中一样的年轻人。
也有更多的人像我这样,梦想并没有照进现实,而且梦想本身也被消解掉了,也许是成长,也许只是岁月的无奈,或者纯粹是失败与不如意。

在知乎上写作我觉得很不适合,因为知乎是一个很功利性质的社区,跟它的基因有关吧,在知乎一般是牛人答题,所谓干货满满对解决别人实际事情有帮助,才能吸引到。
别人会在上面问体验类问题,或者问攻略类问题,某种意义上,我甚至觉得知乎耽误了我的创作人生,最初我就不该在上面创作的,毕竟2013-2021,八年的时间,其实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上面的。并没有带来幸福感,加剧了我的焦虑,也让我写作的动力与爱好被消解的所剩无几。

真是虚度光阴。

其实豆瓣是个很合适的社区,如果关键词审核不这么夸张,以及能设置禁止关注这样的功能,我想会很适合我。

以前我很喜欢看万维钢老师的博客,那个叫《学而时嘻之》的博客曾在我的浏览器书签栏中,我觉得读者跟作者有这样的关系就很好。

也许写作是因为选择了孤独吧。

说起来程序员这份工作忙起来,连敲字的精力都没有。

回想以前这么多年的生活,觉得自己太菜了,没有本事过上自己理想的人生。只能被生存裹夹。
如果说年轻的时候是因为家庭的情况导致我不得不承受那些不愉快的人生。

但后来明显是因为我太菜了。我没有那么强,在困境中改变自己生活的那种能力。

感觉自己很少开心,或者说快乐。

在童年的时候或许是真的有快乐的,去掉或许,是真的有过快乐,其实大多跟吃和玩有关。
等我进入了青春期,忧郁就一直伴随着我,因为我对女性有了爱欲。

等到去城里读了高中,贫穷的家庭又让我很自卑,日常生活中的捉襟见肘,是真切的。

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其实是个很庸俗很正常的人,我也渴望名利,渴望金钱,作为男性,我也渴望跟漂亮女人发生点什么爱情故事,希望自己吃穿用度的条件好一点。

但什么叫不如意呢?那就是从没被满足过
其实我特羡慕那些,怎么说呢,统一叫做成功人士吧,什么都被满足过,人世间的美好的事物都得到过拥有过。也许他们也有烦恼的事情,但是那已经是另一个层面了。
总体而言,人们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正像《华尔街之狼》里莱昂纳多所说:

我曾经是个穷人,我也曾经富有过,但我每次都选择当有钱人。

穷人得经肯定必富人的难念多了。

我跟朋友讨论过,真的有贫穷而快乐的人吗,他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我说这件事没法证实,别人的苦与乐是很主观的事情,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穷人当然也有开心的时候,小确幸谁没有呢?但大体上我认为这种开心正如同古龙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所说的:

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的饮食一番,舒服那一两个时辰。
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

正如同我,过去的几十年也有过一些小确幸的时候,但大体上类似于“舒服那一两个时辰”。

现在烦恼我的主要是没钱维持自己的生活。

因为要自己养活自己,除非自己在家种地,否则就要依赖钱来购买物资维持生存在这个世上。

但我对工作是有些排斥,年底春节假前我换了一个新工作,年后就要入职,其实我是有些害怕的。

又要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身边全是陌生的成年人,去做自己并没有什么兴趣的工作。
因为我需要工作养活自己。

那我怎么不找一个感兴趣的工作呢?
实际上我不知道什么工作我感兴趣,起码我体会过的工作都被我否定掉了。

很多工作也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比如律师、医生、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或者脱口秀演员国家总理?

如果我的人生只剩下了这种干着这种没有自我认同感的工作,维持自己的生活,那我的生命真的是全然的了无乐趣,为了活着而活着了。

所幸的是我不是。

我想挣点钱,还清我的债务,然后重新起航,去追寻我的虚无缥缈的人生。
当然这种人生也包括写作与思考本身。
不知道那时候会不会快乐,因为眼下这个坎儿,尚需我艰难持久的去努力。

恩我写文章,自己记录自己的生活。

为了维系自己的人生一致性。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备考研究生,调剂,去了不理想的学校读研,工作,做着着不理想的工作。
大学时期,截止目前是我人生的最高点了,然后逐渐枯萎。我指的是社交。那时候我年轻,一样有很多深夜不睡年轻的朋友,男生,或者女生。
后来一部分走散了,留下的寥寥数人逐渐结婚生子,换言之走入家庭生活,工作后也没有未曾认识新的朋友。
就这样变成了孤身一人,似乎只是回归到了小学时代?
不对回归到了童年时代,那时候我没什么朋友的概念,有的只是父母。

现在依然变成如此。

大概是在21岁的时候我才稍微懂事知道结合社会实际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但已经很晚了。

在此之前,确实是个吊儿郎当的人,活在纯粹的个人幻想之中,有个词叫中二少年,大概就是那种状态。

其实想维系人生一致性,取决于怎么定义这个一致性。

如果从社交上来看,这件事是已经无法完成了的。走散的朋友就像过去的时光。时光不会倒流也没必要倒流。

所以,潜意识中的人生一致性指的是什么呢?
可能我只是希望,能不让自己的人生断层吧。只要我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努力的活下去,我大概就是在维持着自己的人生一致性。

标签: 除夕, 写作, 生活方式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