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多醒来,我注意到天黑的时间延迟了许多,一个月前,这个时候天已经快黑了。
感觉我现在日常生活最喜欢的三件事变成了:排便,洗澡,午睡。

每天都说时间过得好快,时间还是过得好快。
现在的日子是在一个一个无聊的的等待之中度过的,等待工作,等待上班,等待下班,等待吃饭,等待公交车,等待发工资,等待还款。
在北京的生活成本好高,房租好贵,外卖好贵,工资也不高,工作压力还这么大。
不过在哪里工作压力不大呢?这就是所谓”搵食艰难“。

高三的时候,班主任看着天天不学习,痛心疾首的问我,你以后怎样谋生呢?
”你以后怎样谋生呢“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但心里面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有的,
”我会写文章,以后写文章讨生活就好,总归会有饭吃“
这真的很幼稚,我所谓的写文章不过是QQ空间日记罢了。
而且那时候十七八岁,也没想过以后买房结婚建立家庭抚养父母的事情,冥冥之中似乎觉得到了年龄自然而然就会有这些。

哪有这么多自然而然呀,我竟然蠢到这种地步。现在我知道一点自然而然也没有。
没有钱就是没饭吃,没地方住,更谈不上恋爱结婚。

其实写这篇文章是想接着上一篇《网贷》中提到的理想的话题。
因为看短视频,街头采访,有个说自己41岁的程序员,97年长江大学毕业,他说是个二本,我一点也没记错,因为他提到自己98年大学扩招,他那时候还没扩招。
他在华为做程序员,做了20年。现在有四套房。
从视频推断他是21岁本科毕业进的华为。华为成立于1987年。97年毕业大概是76年出生的人。

视频里采访时间应该是2017年。

其实这个程序员很成功了,要是我是这样,过年回家在那些土老板亲戚面前腰板挺得硬邦邦的。
但我认为这样的人是普通人。
在我的语境里这不算有理想的人,
当然我算老几呢,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了解我的价值观的某种思路,换言之我不是为了评价他人,我的落脚点是为了认识我自己,认识我的缺点哪怕。

首先全国知名的人物在我看来都是有理想的,哪怕他们自己说自己没理想(如果说过的话)。
各行各业那些登堂入室的人。
卓越的人。
我主要是觉得人的成就,而非人本身。
假如一个人清北本科,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的博士什么的,如果他没有成名作,没有成就本身。
那这诚然优秀,但于我的价值观里这是平庸的优秀。
马云虽然只是二本,但他算是卓越的企业家,起码辉煌过。
正如同乔布斯,或者马斯克那样。

你看莫言,可能正规的大学没有读过,年轻的时候当兵去了,但他写作获得了诺贝尔,我觉得这是有理想的人,有追求的人。

或者导演李安。
韩寒其实也是有理想的人,只不过他大概天分没那么高吧,现在拍的电影确实不太行。

有理想不代表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自我实现的程度。

周星驰捧着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的时候这是有理想的人。

其实社会上还是平凡人多,也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从男性角度来说,想要的是无穷的金钱和无数的女人或者权力,想要世俗的成功(虽然成年后大部分人,搬砖谋生养家糊口已经是拼尽全力了)事情都是手段,成功才是目的,这一点在商人这个群里里最为明显,什么都是手段,财富权力性等才是真的目的。
从女性角度来说,她们只想要很多的爱,需要荣华富贵的爱,需要攀比心,需要有男人,有富有英俊的男人爱她。
不是所有女性是花木兰(假定她是女性主体的英雄角色)或者居里夫人。甚至说很少的女性是如此的。

人们爱自由吗?财富自由,是不是爱钱只是手段,爱自由才是目的?自由太暧昧也太复杂了。所以我不讨论它。自由是神明的范畴吧?

我总是希望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发展是手段,终其一生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

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经商天赋,所以才会这么想吧,假如我有某些方面如获取权力与金钱的天分,大概我会觉得我说的都是废话。
也不会有这些时间花来写什么狗屁文章。

标签: 理想, 写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