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间隔了两个月没有发文章。

心里面比较衰败吧,没有力气写,没有心思写,或者没有什么可写的。

这篇文章本来准备昨晚写的,但在住所,仍然被领导联系,让我帮写一份技术架构文档,不算长。上次下班回来被他安排活儿,好像是去年四月份的事儿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年纪大了,也许的确是上年纪了?记得本科毕业刚来北京的时候,坐了一夜硬座,第二天还精神抖擞。而且那时候下班单向通勤差不多两小时,回去后还能精神抖擞的看着小电影用五姑娘抚慰几次。然后再熬夜凌晨思考人生。现在呢?与其说是生理上的衰老,也许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绝望感导致的。 爱情绝望,理想绝望。这个社会虽然看起来人群熙熙攘攘,但是却有看不见的一些道路晋升。这些道路当然是有门槛有条件的,很多中产家庭的孩子,觉得早年被父母舒服太多,在很好的大学里就读的时候还要抱怨这些。

殊不知他们已经避过很多无谓的坑了。

草莽阶层的孩子完全不知道这些,基本都是瞎胡混的在社会底层混口饭吃。上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念书,侥幸读了大学,工作的时候也是一头扎进人海凭命运裹夹,或者随大流。

蹉跎几年就奔三了。而同龄人中那些知道“看不见的晋升道路”的人,已经占据了很好的生态位,拥有资源和真正的前途。

而其他人呢,也许还在为35岁失业惶惶不可终日吧。

话说回来,即使现在的工作,一直是朝九晚五,工作日下班回去,做完饭、吃完饭、洗漱后就很容易疲倦了。昨晚也是如此,因此就关了写博客的浏览器页签,其实该保存个草稿的,毕竟也写了几百字。

年前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网友,或者说是这个网友找到我,因为我的文章找到我。原因用她的话说“自己很焦虑,生活很煎熬,要不然我怎么能发现你的文字”?

难道我的文章大多也都是些沮丧伤感之文?

这位网友大概是出版过书的不知名作家,现实工作大概是做公司的自媒体?北漂,年纪跟我相仿,二本毕业后就出来工作了,目前上班不稳定,还房贷中。她的生活苦吗?也许苦吧。但也毕竟有奔头。如果她是位成名的作家,大概会好一点,起码不会被房贷压着?后来话不投机就不再联系了。

昨晚是十一点半躺床上的,最近几天大概都睡得比较早,相比以往,养成的凌晨两三点睡觉,算是很早了。

今天早上八点起床,自己做了早餐,精神还算可以。

我是前几天忽然不想熬夜的。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种厌倦了的感觉。熬夜晚睡的习惯是我青少年时,确切地说是读大学的时候养成的。

在凌晨写文章总有种思绪纷飞才华横溢的错觉,或者说是黑夜给了我梦幻的错觉,让我能活在自我营造的那种虚幻感中。现在一切都维持不下去了。我被实际生活吞噬的越来越多,已经没有幻想的条件了。主要是年龄和角色变了。我深信,现在的大学生也有很多熬夜党。

我从农村长大,知道农村人很喜欢攀比。所以一度很清晰自己能大隐隐于市,在偌大的北京城一间小公寓中活着。但其实还是会攀比,因为我会上网,有时候看到条件很平庸比我还平庸的同行拿着比我高的工钱。我的心被刺痛了。

小时候我一心想成为出人头地的大人物。现在30多岁了,每天为生存焦虑,别说什么出人头地,连普通人都做得不行。

说起来好笑,感觉自己真的很像阿Q。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出人头地需要走我具有天命的那条道路。程序员不是我的天命,就好像让我去送外卖,我肯定会是骑手中的吊车尾一样。

是啊,我就是这样的安慰自己被刺痛的心。至于存在不存在所谓的天命,有什么好在意的?

说到为生存焦虑,大概从读高中的时候就出现了。那时候我厌倦了那种麻木压抑的校园生活,想退学,就像我看的那些传奇小说故事一样,“出社会闯荡”。现在想起来就好笑,什么社会?什么江湖?那都是人,人际关系,人情世故。

闯荡个P,无非是去某个辛苦的职位混口饭吃。我听闻岳云鹏确实家贫,是在饭馆端盘子得到机缘被大佬收徒的。但我总觉得这件事有点匪夷所思。但似乎娱乐圈很容易出现这样的叙事,比如王宝强、或者是赵丽颖?无论如何他们大抵是有天分的。郭德纲收的徒弟肯定不少,成名的有多少呢?其实小说也是这么写,其一自然是某种天赋异禀,其二是机缘巧合。高中时我想辍学出去闯荡,梦想着靠奇遇成名,脱离“普通人”的范围,也是这么设计的,不过天命不在我。我最终跟很多人一样,靠出力气读书拿文凭然后打工。

读大学的时候,可以认为是没有生村焦虑的,因为那时候我设计了一条路,无非就是读到博士出国。心中有这条路,就不会担心要失业送外卖谋生。但是这条路,自己没能实现,现在,尽管我不想接受,但在事实上彻底成了一个北漂打工仔。也许北京有数百万我这样的人。

我20多岁的时候就知道35岁危机了,还有4050工程(就是40岁50岁失业人群再就业)。但这并没能触动到我。

我被这种生活方式驯化以至于抵触其他的事情。

仿佛世上只有体制内、专业人士的白领和非专业人士的白领、蓝领(全部的体力劳动者)、生意人以及无业人士。

体制内谈不上生存危机。专业人士的白领,需要很优秀才行吧。非专业人士的白领,基本就是20几岁年轻人的天下。坦率来说,我并不是专业的工程师,倒不是我自卑或者自欺欺人。我认为所有用的应用开发程序员都没有前途(转行或者跨界不算),没办法作为终生的受雇工作,即使他说自己搞了什么亿万并发的系统。但这个系统都是用人家开发的工具搭建的。举例子,如果你是开发nginx/kafka,开发linux/windows操作系统级别之类的程序员,那你算是计算机专业人士。如果不是,我觉得很难读过中年危机,因为用年轻人就够了。那些经验谈不上真正的智力级别的门槛。

难道没有必要想自己40岁,50岁的时候何以谋生吗?

不是我不想,而是不敢想。

说起来讽刺,做农民其实倒挺稳定的,只要能动,绝不会有生存危机,当然,生活质量和贫穷会困扰着农民。其实社会机制已经很明了了,只不过我不愿意面对现实。

无产阶层想在国内想有体面的生活,唯一的去处其实就是体制内。包括不限于各种事业单位、国企之类的。

不然想想我们普通人能在大街上看到的中老年人,绝大多数是贩夫走卒,或者各种力工。企业主,房东什么的不是作为受雇阶层,但是企业主要是破产了也很容易成为力工。或者跑业务的(销售或者中介)。

专业人士白领,非常努力的话,可能最终也是回归事业单位了。或者因为比较优秀挣到了钱自己开各种事务所了。比如牙医开自己的门诊,律师、建筑师、会计师卡自己的事务所。

程序员能开软件开发公司,跟早年的建筑包工头似的。我作为普通程序员谈不上能积攒第一通金,只不过靠这个谋生罢了。

分析来分析去,确实也没什么创新的见解,无非跟知乎上的主流意见一样。对无产阶级而言,那就是除了特牛逼的人,宇宙的尽头就是体制内。其实人要找到自己的天职或者热爱,不然你去做律师、做会计师、做设计师,最终也只是平庸之辈为生存所苦。没有自己的热爱,那就去央国政。

因为平庸的医生、平庸的大学老师、平庸的研究员、平庸的科员,都不会因为他们平庸而失业。

但在私企,或者是市场经济,平庸的脑力劳动者必然面临中年生存危机。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没得选,各行各业都很卷,谁不想体面点,轻松点过日子?

说一个细节吧,昨天我想辞职,因为觉得工资也不涨,很没意思,但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我看到办公室落地窗外太阳特别晒,非常刺眼。

我就怂了。因为没有收入了我就没得住,岂不是也要在这烈日下面暴晒着?

絮絮叨叨这么多,现在心里还是空荡荡的。

标签: 伤感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