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里发芽的大蒜及其他过期食物
有几天没发文章了
现在晚上九点十分,周六,明天有考试,还好不远,中午能回来午睡。
考前的晚上总是有畏考情绪。
我怀疑自己这个不午睡,整个下午到晚上睡前都精神状态不好的习惯并非是所谓的“饭罪”现象,即跟午饭有关。
之前做过对比测试,就是十一点多的时候睡觉,大概睡到十二点半醒来,吃午饭,然后下午并不困。
不过没有明确的做过另一种测试,就是晚上十点之前躺床上,睡到第二天八点起床,看看中午饭后会不会还是犯困,也许头一次会犯困,但是保证这样每天9个小时左右的充足睡眠一段时间后,午睡的习惯大概就能戒除了。之所以给十个小时,是因为自己大概率会分为三段睡眠,因为我睡眠不好,一般第一段睡眠持续五个小时左右就会醒来,最近这些年很少很偶尔能一觉睡八个小时醒来的,即使平日睡六个半小时,也是分为两段睡眠,五个小时加上一个半小时。然后再依靠中午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这样凑合着每天有七个小时左右的睡眠。
有时候我也觉得滑稽,像我这样午睡的习惯,需要我数年如一日保持一种稳定的生活,那种需要一天时间外出的事情或者任务,我从没做过。一般而言,如果出去旅行,出去逛,我也会放在下午出去,因为午睡之后,我可以持续保持十多个小时左右的精神很好的状态,比如下午两点到凌晨两点。
上午,即使是平时工作日,上午的产出其实也低很多,可能就一个多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长,一天大部分的产出是下午午睡之后。
前两天没发文章是因为工作有点忙,还好昨天下午基本上解决了已经遇到的问题。其实项目做了一年,团队核心人员5个人已经相处的比较好了,有时候还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领导最近甚至常常让我搭他的车一起回去,因为顺路。也省了我打网约车的钱。
这个岁月静好,其实并不会长久。项目总会有稳定以及交付的时候,那时候的我何去何从呢?我并不清楚,有时候其实也不太愿意想。工作的幸福感来源于薪酬待遇,更依赖于工作本身是否高强度,同事,尤其是直属领导的相处。我这些年做程序员换了有五家公司,可以说只有一个半是比较轻松不感到痛苦的。那半个是因为中途换了领导导致好日子结束的。所以遇到不合适的环境几率更大一些,这也难以让我感到放松。
不说跟最优秀的职人相比,我自认为我工作还算认真负责的,起码比我那几个同事在写代码的时候要有一点精益求精的精神,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我现在是负责人出了问题会担责任的原因吧?
说起跟直属领导相处,我最感恩的还是我的研究生导师,虽然我给他添了不少麻烦,因为我毕业后,网贷催收的人竟然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去打扰他老人家,真的很崩溃。
为什么说感恩他呢?因为他真的是无为而治。不是那种比较有“上进心的青年导师”。天天push研究生团队出项目发paper。因为他的无为而治,我才能在那种巨大的压力下兼顾校外实习成为一名计算机程序开发人员并同时读完研究生学业,而且还因为发了几篇论文获得学业奖学金,尽管是我考研调试的一个羞于启齿的学校,但也是唯一给过我奖学金的学校。试想如果我遇到那种push的导师,肯定会激发矛盾,而导致我中途辍学。那就是另一番场景了。我这个人喜欢抱怨,抱怨自己的出身低微贫寒以及愤世嫉俗这个世界,但躬身反省,也不是没有温柔的事情在我的人生中庇护着我温暖着我。
不管怎么说,现在还是有些为明天的考试焦虑,因为这份焦虑,干什么都不痛快,不能看电影,也没继续学那个素描课程。即使现在写作也是有些焦虑的情绪,可见上考场只是我在自己找虐。
我一直想成名,以前有个传播学大师说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几秒来着的成名机会,但我从没得到过这几秒钟。想久了,自己也忘记自己为什么这么想成名了,尤其是年纪大了后,似乎更觉得迷茫了。18岁的时候想成名,心想那多痛快啊,享受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现在就没那个心境了,毕竟连自慰这件事,以前一天三四次,现在也变成了一周也没一次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对我内心的震撼,而且也极大的在转变着我的行为模式,一个男的20几岁最容易结婚,一旦他过了30岁,恐怕这事就很难那么冲动了。这并未是因为理智成熟了,起码我认为仅仅是因为荷尔蒙消退导致的。甚至考虑极值,假如一个男性失去了性能力,他还会有恋爱结婚的欲望吗?我想是要大打折扣的。不可能一个“男太监”还会在网上勾搭妹子。
如果现在的年纪想成名,对我而言,在理性意志上来说也许真的是一种事业心吧。一般而言的成名(不是那种负面新闻的成名)起码意味着某种事业做得很棒很好。我一直很喜欢《美国往事》中老年时的noodle说的一句话:“人这一生如果一事无成,实在太可惜”。
但成名这件事并不是个人意志能决定的,殊不知网易云音乐有很多没什么名气的歌手音乐人,抖音更是数不清的大V网红,豆瓣也有更多出了书没怎么销量在出版圈子里自娱自乐的作家,大学里的做科研的教师,有多少能说自己是科学家呢?更别提成名的科学家。至于各种导演,那更是多的数不过来了,无论哪个职业,尤其是科学与艺术相关的职业,成名的总是很少的,更多的也只是籍籍无名的普通职人。只不过这类职人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一些,起码比送外卖或者做个白领的门槛要高很多,因此竞争和总的社会地位声誉要好很多。
因为程序员这一个职业确实存在青春饭的属性,因为我不能很安定的将谋生寄托在这个职业上。我可不想到时候白天做保安,送外卖啥的养活自己,夜晚写作什么的追求理想。那对我来说,是百分百扼杀掉我的。更别提还有心思写作了。其实某种程序上有编制尤其是清闲职位的编制很适合我这类想法的人。一方面能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一方面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退一步来说,我并不想找一个轻松稳定的职业混饭吃,然后搞副业这种模式。举例子来说,比如,假如我现在这份职业能干到退休。我也是没法接受的。即使前面说了这个职业已经满足了这种要求。唯一的缺点是稳定性差。但即使稳定性上来了,我也难以接受。
会郁郁寡欢。
所以我意识到我不属于那种能忍受“找一个轻松且终身稳定的职业混饭吃,然后搞副业这种模式”的人生。
我读研时的研究方向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论文做的也是规划。
相对而言我更希望一个自己心仪的职业身份,建筑师、规划师、医生、或者研究员(或者学者)之类的职业。律师和会计我不太感兴趣。假如我喜欢计算机,也许我会觉得计算机科学家也是很好的职业。但很遗憾,程序员只是我谋生不得已能做的一个打工职业,私底下我并不想在这个职业上做什么长远的职业规划况且我的教育履历和背景也不能支撑如此。
说到这EX不同意这一点,但这其实只是因为她无知而已不知道这个行业现实。或者说她只是把我固定在一个打工挣钱的码农这个角色上。那确实研究生学历够支撑一个码农稍微长久一点的职业生涯了。但做十年码农这有什么意思?我指的职业规划则是指的有计算机本硕背景的人能做到大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之类或者自己技术创业的路线。而不是EX觉得研究生学历尽管非计算机的,能支撑我多做几年码农是够用了。
也许某种意义上她是对的,她说得更为实际,毕竟我已经是码农了。
但我心里很不情愿,我也不知道我以后何去何从,但不论怎样,如果真的因为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而变得更加落魄,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从直觉上我不觉得我抱着做十年码农挣钱买房子的想法,就会让人生更顺利一些似的。
素描,线性代数,法语断断续续一直在学,而且也会继续在2023年学下去,也许我一生都没法正式用上所学,但我却会为之一直准备着。
说到这,众人皆苦啊。
以前买菜总是买的多,动不动就放坏了食物,因为我无法预计后续的几天会不会很忙,一旦连续忙了几天,那就没精力做菜了,一耽搁久了,食物,很多都是保质期一周。豆类品会变质,蔬菜,甚至酸奶也会过期,橘会干枯,苹果会干枯,娃娃菜会干枯。
今晚我把那几颗发芽大蒜拿出来放进塑料盒中打算水培,也算是一种趣味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