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还有半小时就是明天了,这篇文章不会很长。

虽然明天不一定会写,但还是不想占用明天的发文额度。

这周比以往要忙,虽然似乎只是周二的晚上回到住处加班,其他四天都是正常上下班。但是是丝毫没有摸鱼的时间。

隐约想起来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摸鱼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要久。

摸鱼不完全是逛一下网站看看网友帖子、新闻之类的,更多的是在利用上班时间学习技术。我想大多数码农的技术成长来自于此。

工作本身,一般都是使用已经掌握的技术,这样子重复,虽然很忙,于技术成长是没太大长进的,尤其是写业务逻辑的代码。

最近炒菜喜欢做大杂烩,比如今晚,用了火腿肠、白菜叶、黄瓜片、青椒、鸡蛋等等。不过味道自己还觉得不错。随意至此。

一周过去了,一周过去了。

一个月,一个月,也过去了。

这种生活,从人生意义角度来讲,跟之前在工厂流水线做工那种日子无异、

只不过这两种受雇劳动,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劳动内容有很大差别。在工厂流水线,即使是比较正规的工厂,工作也是比较乏味的。那种重复劳动,而且通常不加班的话,工资就更低。

其实程序员也有血汗工厂,但总体上来说,软件公司的血汗工厂含量肯定比制造业工厂的血汗工厂含量要少一点。

决定一份工作的劳动体验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劳动本身。

还在于其他。

譬如我以前大学寒假时在上海广达电脑流水线做打螺丝的厂弟的时候,我的组长是个美人儿,我的“师父”是个来自内江的文静女孩儿,坐在我旁边工位,比我大不了几岁,跟我讲日本古代史。她并没读大学,但竟然有这等兴趣,对日本战国时代的历史了解很多。我那条产线,几乎都是说话好听人又好看的20岁少男少女。还有其他地方学校的寒假工。工厂的宿舍和餐厅比我自己的学校还要高大上。

那段工作记忆其实体验是很不错的。除了“说出去不好听”,985无意于学术的学生也许寒暑假都是去名企、外企做实习生。叫什么来着?“Intern”;毕业求职的时候也能写在简历上。

我做了程序员这么久了,两三年了吧,说起来有些焦虑,也就目前这个项目让我变得稳定许多,做了快一年了,情况稳定,体验良好。

之前的那些经历,光纤写字楼的经历---很不愉快的程序员经历,跟我那时候在最底层做工人时的不愉快程度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人啊,但凡工作,只要不是自由职业。

那就要跟人打交道。那么工作的体验直接影响的,就是直属领导、公司制度、同事氛围、薪酬福利等等,并不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就会幸福,那就是小孩子未经人事才会想的这么简单。

目前我对自己的工资已经不太满意,但我大概还会坚持更久一些,因为确实没谱,怕以后再也遇不到这么适合我的一个工作氛围了。

上周翻了几页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觉得还不错,但是现在没心思去读了。

跟读大学那会儿差别真大呀,有时间,宁愿听歌发会呆。

也没有动力去阅读了似乎。

有时候我想创业,因为受雇做工,即使感觉还好,也有种虚度光阴的感觉。只不过是那种没有痛苦感的虚度光阴。

电脑似乎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我有各种屏幕的电子设备,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我的几台电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我都在电脑前。我最担心我的眼睛。

标签: 工作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