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总看到说码农去国外的帖子,有时候也好奇,就进去看看。

其实不否认由国内我这个阶层的人出去的,几乎很少,我印象中那种就是博士再清北中科院北航等这种了,真正的高学历高技能,然后有同门师兄之类的,在北美已经有成熟的路径可以复制,因此去加利福尼亚硅谷之类的地方工作,换言之如果是我那我肯定也去了。

还有大部分是家境本身还不错的,硕士阶段一般出去了,在英国、加拿大、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这种国家。那这样子在国外做IT工作,虽然我这么说可能不合适,但我觉得就好像我在北京读的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份工作这样。

其实随随便便就能run的?

晚上走在路上看到一家三口,女儿走在中间,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

感觉很有幸福感。不过从来没体会过,我爸妈从来没有牵过手,甚至很少一起赶集买菜,再说深一点,小时候我爸妈过年去街上一起买年货,那都不一起走。可见他们俩的感情。

当然这也有农民的那种生活方式所局限吧,村子里其他感情好的,老一辈也没有农民夫妇会手牵手,在我印象里,幸福的三口之家一直是在广告里受过良好教育,感情和睦的城市居民家庭景观。

心里想自己没有结婚生子的欲望可能来自父母,因为我从小没有感情和睦的父母,也没有被父母牵过手。所以本能的缺失了这些,以至于没有建立这种生活方式的内心动力。

但这种理论很快被我想到哥哥的时候击碎了,他已经有了三个孩子。

除非晚上特别累,经常的晚上深夜回来的时候,很享受在厨房煮点面吃。享受的不是面,是那煮面一刻钟,静谧深夜的那种感觉。

也许有《深夜食堂》的影响?

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提过一个例子。一对厨子,饭馆打烊后,他们在后厨,自己给自己炒了盘菜,找点小酒,很惬意的饮食一番,舒服那一两个时辰。

古龙说,他们还活着,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

我刚看的时候还年轻,还在校园,心里暗自思衬,自己可不能让以后的人生活着,仅仅是因为“每天有一两个时辰惬意饮食一番”。

现在想来,那两个厨子其实还是不错的,起码一天还有这一两个时辰,很多时候,我一天连这“有个伴惬意饮食一番”的场景都没有。

苦中作乐是我最近几年努力的让自己能够有的一种心态,怎么说呢,大概是一种自我治愈的心态吧。

小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谋生,也不去想这些,反正爸妈管饭,管住,尽管爸妈劳作的场景我非常熟悉,但竟然丝毫不觉得那跟我有关,这也是爸妈教育的失败,他们从来没让我干过家务,以至于成年后我真的连扫地都被旁人说我别扭,即使这样我现在也不会专门去学怎么扫地了,可是我记得我学过怎么拖地,也不知道对不对,反正就是要倒着拖,这样拖完地不会再踩脏。因为有时候学校要做清洁,扫除什么的,我担心这个被女同学看到了,会觉得这男的真没用,扫地都不会扫,靠不住。

我有努力尝试过学习劳动,并不是做农活,而是在工厂或者给朋友帮忙打下手,有时候心想自己当年要是没有荒废学业,念书顺利,也许不会劳动也没什么,因为那些学习特别好的,确实是可以不从事任何生活上的劳动的,比如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做科研,文科和理科就不提了,工科也许需要动手能力,但做实验那操作也许算不上真的是劳动。

看新闻现在的学生都有劳动课,不管是不是形式,比我那一代要好一些。说不好听点,我念书的时候,就是学习好,应试教育,以后做人上人,不事直接的劳动生产是最好的,那才叫有出息。“你只管学习,别的什么也别管”。

以前我看《晏阳初文集》里面写,民国时期也有农村子弟读书在城市的,他忧心忡忡的说,这些农家子弟,在城市被城市生活风气所浸润,没法回到农村从事那种艰苦的生活,可是他们的能力又不足以支撑自己在城市立足,搞成了城不城,村不村。

我当时心想,自己不也是这类人吗?于是当时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既然乡村回不去,还是希望能在城市立足。

眼下暂且能立足,至于以后,也不敢说会生活成什么样子。

说到这个,我觉得分手后内心的压力变小了。换言之,跟前任在一起的时候,我似乎必须要做一个优秀或者说能干的人,因为结婚买房都是要花钱的。因此必须努力,类似一种有表演欲似的,表演给她看,我是个靠谱的人。她那时候经常管我,举个例子,周末有没有学习之类的,其实有时候我躺着刷抖音,但会赶紧拍个看书的照片给她看(很少偶尔吧)。只是为了不惹她生气,尽管是小情绪。

总感觉有种被动的感觉,倒不是说不结婚我就要自甘堕落下去,其实不结婚我也会努力活着,毕竟这个世上虽然投胎不好,但来都来了,也得好好活一遭。其实我不认为恋爱意味着不自由,就意味着约束。只是我跟前任相处的模式没能达到某种状态。

我在本科毕业以前,也就是23岁之前,实际上一直在做各种各样的纯体力劳动工作,那个时候心里觉得很没前途,身体上吃不消,身边的同事也不“体面”,于是寄希望于“白领”。电视剧那时候不都是演的白领生活,现在想想好像电视剧的白领都是什么广告传媒行业。而且电视剧脱离实际太远了。我现在工作,我身边的同事跟我当年做电焊的同事自己觉得没什么区别。

有的人恶心,只不过变成高文凭的恶心了。有的人冷漠,现在变成高文凭的冷漠了,有的人欺负捉弄人,现在变成有本科文凭的欺压人了。

并没有我想象中什么美好。换言之我那时候对知识过于理想化了,知识并不能改变人的性情和品性,也许有助于修养气质,因为确实有的人看脸,看眼神就知道读过大学。可人总归是有七情六欲,知识分子的江湖也是江湖,工程师也是人,也有江湖。

那时候在爬山,虽然累点还有梦。

现在只剩下很实际的一些东西了。计划,目标,或者其他什么的。

标签: 社畜, 青春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