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以往每个清明节那样。

三天过的好快,4月2号晚上我回来,深夜十一点煮热干面的场景好像此刻,还准备享受这个假期,假期已经过去了。

这三天似乎做了两件时,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拖沓了一个多月的博客搭起来,能用了,谈不上其他,能让我在上边敲文字发布。
第二件事是,这三天基本上自己做菜做饭,有好久没有吃到自己做的饭菜了。

晚上照例出门去做核酸,其实这个出门的感觉挺好的,当然也许是忙中偷闲才会有这个感觉,假如我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无论出门还是不出门,实际上也是失魂落魄吧。一份工,维系着我在城市立足,也仅此而已。

现时的天气很好,在白日,由于树叶还只是抽芽,太阳晒着光秃秃的居民小区,有点绝望的感觉。绝望感来自于什么?来自什么?我不清楚,我在室内的时候,如果窗外阴雨绵绵,会觉得很舒服,如果窗外是阳光暴晒的那种,我就觉得了无生气,生命都被晒蔫枯萎了。

有时候支撑我努力的可能就是这份恐惧。

当然这份努力不值一提,对于城市原住民来说,即使不工作也没什么。对于能适应风吹日晒的室外劳作的体力工人来说,这太阳暴晒也许他会觉得比阴雨天要好,下雨了要不是衣服湿漉漉,要不是没法出工。

试想,什么都要花钱,而手里没钱,窗外阴雨连绵,无法出工挣钱,在房间内该是唉声叹气,愁云惨淡。

去做核酸大概乘坐10分钟左右的公交车,说来奇怪,我每周一次做核酸时乘坐这趟公交,心里说不出的轻松。

跟平日上班通勤的心境完全不同。

上班时在车上谈不上轻松感,因为要想着工作,可能是我比较菜吧,也可能是软件开发这种工作本身不算是重复劳动,或者那种日常事务性工作,因此对我来说,这份工作本身一直是有一些压力存在的,尽管有人说程序员就是为解决问题存在的,可是还是有一些压力感。

下班的时候很疲惫,其实也谈不上轻松感。

我猜是因为做核酸本身只是一件没难度的事情,就好像去吃饭,或者去购物,这心情若是不轻松,恐怕是没什么事能轻松的。

要是不工作也能生活该多好?有时候我会这么想一想,但也只能想一想了。能维持我当下的生活已经很不容易,再往下,还有更辛苦的活计,因为只有人享不到的福,没有人吃不了的苦。

像北京这种城市,不说上流社会,有产阶级也有很多不用这样子靠做工生活的人。他们的幸福我只能想象,很难体会到,不知道这辈子有没有机会体会到,但我想这会一直是我的憧憬吧。

下午照例睡了很久,好像休息日的下午通常都是在睡觉。然后五点左右做晚饭。晚饭炒了两个菜,味道很好,心情轻松的时候,做菜的味道都上去了。

这得益于下午睡得很好的缘故。

做完核酸回来时经过社区附近的一个广场,或者说,就是社区常见的那种周围有健身器材的场地,中间是一处圆形水泥地面,很多人在上面跳舞。

不是广场舞,是那种交际舞。

就像电影里说的,“不如跳舞”。

我注意到他们都没戴口罩,心想要是传到网上,估计要被网友骂了。大多是中年人夫妇,有一个很年轻的女孩,我感觉也许是舞蹈老师。

几年前在上海嘉定住的时候,那边的小区居民也喜欢跳交际舞,而且就我当时的见闻来说,上海的中年女性大多还是比较有风韵的,徐年半老,不减当年之姿。

我作为一个流浪汉,看着人家尽情生活。有时候心里酸酸的。不过似乎又没什么好酸,人各有命,只不过我背叛了自己的命运。

前天晚上跟我妈打电话,她照例跟我讲些家里的见闻,其实以前是她主动讲,现在我也会主动问了,倒不是我真的很关心我的那些表兄妹堂兄弟们。

有时候只是想知道你他们怎么的生活。毕竟在农村来说,我就是那种所谓的靠读书走出去的人,其实也不能说走出去,虽然也只是在外面飘着,悬浮着。

有时候,我这类人最踏实的活法是前任说的那种,出来在大城市踏实挣钱,省吃俭用,然后回老家买房娶个媳妇,过日子,40岁之后再回老家做个什么营生。

我没想过回去,有时候心想,管他以后是什么样子呢?我没为自己的人生设计闭环,故乡的土地不必埋葬我这肉体。

在农村,结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次是生育。人们生存的使命就是结婚生子。或者说围绕着这两点。为了结婚,要挣钱买房子,要装修,要给媒婆钱,托人介绍相亲,要给彩礼,给女方父母钱。

说回这两天忙活的博客吧,我读高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想创业,当时课堂内外的封面人物就是那个不念书创业的茅侃侃,他已经几年前自杀了,但那时候就刺激到我了,我心想自己也要创业,就是搞个网站就能成功的那种幼稚想法,网吧两块钱一小时,有次花五块钱去网吧(因为我不怎么去网吧,所以记得比较清楚),不停的百度怎么建网站,结果百度的结果全是建站广告,我甚至还记得当时那屏幕上一条条检索结果,屏幕上闪烁着红绿色的光。

差不多十年后,我才真正接触怎么做网站。但那时候那种“创业的想法”,早就了然无踪影,但文学梦还在。

以前我上网喜欢看知名人士的博客,心想自己也要在网上写文章,当然我并不知名,不过好歹还在做着年轻时的梦吧。

标签: 文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