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时总是能看到不幸的人们死于各种意外的消息。
这种新闻时常会触发自己不厌其烦的做那种思想实验:“人生除死无大事,如果自己也发生不幸,失去意识之前的时间会想什么?会不会悔恨生命最后的时光是过着这样的生活?”

对于这种问题,对于关注意义感的人来说,可能大多会感兴趣。但是我想也有很多的人会觉得想这些是吃饱了撑的。
如果只有三天可活,那肯定是去找我妈。如果只有一年可活呢?
首先想到的是欠朋友们的债务,感到遗憾,年轻时相识的几个朋友对我都很关照,现在并没有出人头地,不仅没有实现那种年少时想的苟富贵勿相忘。竟然还欠着人家钱。
人并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即使这样,关于这种假设心里也有了回答;
我并不排斥婚姻,只是决定发展好了再考虑婚姻(成家),出于人们生存的社会实际,一个发展的比较成功的男性,不必担心找不到伴侣。当然也可能一直没法“发展好”而就这样为稻粱谋、辛辛苦苦的走向孤寡终老。那只能把悔恨留到那个时候了。也许这句话我几年前已经写过了。
以前流行“90后空巢老人”一说,我觉得还是比真正的空巢老人要好过一些吧。起码年轻人还可以找份工作,也能使用手机、电脑消遣时间。而且要真正“空巢老人”起码不能合租,合租自然是没有那种“空巢老人”的心境的。毕竟活动空间还有“他者”存在。无论是好的存在,还是不好的存在。
今天快下班的时候我心情突然变得很好,一吃持续到现在,正是因为心情好,我晚上回来费心炒了菜,煮了饭。如果没有心情好、心情轻松,拿回来一般就是麻木的吃外卖或者煮点面凑合吃。
正如同标题所提示,做的是萝卜条炒千张。很好吃,可以用狼吞虎因来形容。其实我很少吃萝卜,因为小时候的记忆中吃伤了。
在我童年和小学时期,漫长的晚秋、冬天、初春,几乎一直在吃青萝卜、大白菜、腌的箭杆白,丝毫不夸张。腌的箭杆白很多年没吃过,大白菜倒是常吃。唯独萝卜,最近十多年我可以说几乎没什么兴趣主动去吃。
但是前几天不知道为啥,突然想吃萝卜了,没想到还挺好吃的。
国庆节前其实就已经降温了,但是昨天和今天降温是真的厉害,以至于嘟囔着暖气怎么不提前供应。
天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被窝显得特别温暖舒适。这种感觉跟开着空调制冷盖被子的温暖还是有区别的,北京太冷了,北方太冷了,所以没法产生“三和大神”。这意味着生存是严酷的,金钱也就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对广大北漂而言。
现在要是有一身睡衣就好了,我在农村长大,没有养成穿睡衣的习惯,中学阶段,宿舍就是睡觉的地方,大学时除了回去睡觉我也不怎么呆在宿舍,一直觉得睡衣用处不大。在北京本来可以买睡衣穿,但是之前到了冷的时候,暖气就来了,很热,穿夏天那种短裤短袖即可,就觉得睡衣也不是很必要。
但是此刻我觉得睡衣很有必要,因为有点冷,暖气还没来,洗完澡穿睡衣还可以继续活动,不然就只能钻被窝待着。但可能还是不太想要睡衣,睡衣太居家了。我是个流浪汉,那玩意岂不是太腐朽了?(doge)写到这我把格子衬衫披到了身上。
国庆节一过去,一年就快要结束了。虽然现在说还为时太早,但起码截止此刻,我可以说在2022年的打工生活,或者说我的工作,总体上可以说是很顺利,也相对成功的。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之所以说的这么谨慎,是因为不确定这份工作的结尾会不会顺利。
但这么说似乎有点可笑,就好像不少人都理所当然能考60分,我一直是不及格,今年总算考了个60分,竟然胆敢说自己是成功的。
之所以这么说确实是以前我的工作体验太拉胯。
就我做程序员来说,之前不是遇到那种疯狂PUA的领导,就是遇到那种很差劲的公司。或者兼而有之。
至于以前非程序员的时候,那时干的那些工作本身就足够令我觉得很讨厌了(想想那一年换了六份不同的工作),自然很不愉快。曾经还曾投过自媒体工作的简历,因为觉得自己很能写。
我29岁才研究生毕业,在2021年6月份以前,工作都是顺带的事情,主要是在上学和考学,当然也有过恋爱。
与之对应的是,2022年也是最枯燥的一年,除了工作和下班后的这种呓语发呆,几乎没有其他人生体验,一个纯粹的打工人,是完完全全的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公司和住处,没有去过任何地方。
有什么不好吗?我不清楚。起码我享受到了将近一年的平静日子,不像以前的那些年,可谓是:
彷徨无计、流离失所,整日里晨霜夜露、疲于奔命,时时刻刻心中慌乱不安。
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变数比较大,这种平静的生活并不可持续。好在我大概能笃定的知道眼前的两三年做什么事情。现在也只能交给时间累积了。

标签: 地下铁夜巡

评论已关闭